石榴物业董事长金永宏:疫情下物业企业要以公众利益为首

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把社区变成了防疫抗疫的“战场”。作为社区和业主的桥梁,物业企业成为战“疫”的重要一环。在战“疫”中,物业企业能做些什么?与街道、社区的合作中,物业企业获得了哪些经验?疫情过去后又能留下什么?这次疫情给物业企业带来了哪些挑战与机遇?
对此,新京报记者专访了石榴物业服务集团董事长金永宏。金永宏表示,治疗一线是医院,防护一线是物业。在大灾大难面前,更要体现出物业企业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担当感。此次疫情为行业带来新机遇,预计今年寻求上市的物业公司或突破30家。
观点摘要:
1、治疗一线是医院,防护一线是物业。在这次抗疫过程中,物业行业的价值得到了充分认同,同时物业企业的社会担当感和责任感也得到了充分体现。
2、杭州、深圳等城市出台了对物业公司的补贴政策,北京相关部门也在向物业公司收集意见,以什么方式补贴更为合适。
3、预计今年寻求上市的物业公司或突破30家,未来有100家上市公司的可能性非常大。

形成通报、物资采购等10多套机制,保证在管小区安全
新京报:突发的疫情对物业行业是一次考验。您所在的物业企业启动了哪些防疫举措?形成了哪些机制?
金永宏:治疗一线是医院,防护一线是物业。到目前为止,在我们在管小区内,没有出现确诊或疑似案例,主要还在于我们对疫情较早地启动了应急方案。
1月20日,石榴集团全面启动防疫安排,抢在疫情蔓延之前通过各渠道采购医用物资,安排在岗人员开展各项目社区“防疫消杀”,同时做好社区进出口人员排查。在此基础上,1月22日开始,石榴物业对业主提供代采买、代跑腿、联系蔬菜产地等“最后一公里”的上门服务。一方面,我们联系每个项目周边菜农,引入菜农进社区;另一方面,物业员工代买后送上门。在这一过程中,石榴物业形成了包括每天信息通报机制、物资采购机制、物资盘点机制、现场管控机制、办公人员远程办公机制等,共10多套文件流程。
复工后防疫更严峻,物业公司或面临优胜劣汰
新京报:在防疫过程中,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?
金永宏:最初的困难来自于不太好寻找防疫物资,后来是员工返岗难度较大,导致在岗员工较为辛苦,出现加班、无法调休等问题。
我们要求一线员工必须每天更换一次性口罩,每天每个员工至少有两个口罩。截至目前,我们购置的口罩大概可支撑23天左右的使用量。对负责测量业主体温的一线员工,我们还配备了N95口罩、防护服、护目镜等防护设备。
实际上,物资方面的投入还不是最主要的,更大的投入在于人力成本,比如员工加班费、给员工租房等方面。之所以给员工租房,是由于疫情期间,楼栋管家每天要面对几百户业主,了解业主体温信息,收集并上报。除此之外,满足社区公共需要外,还要满足业主代买等个性需要,工作量较大,为解决这一问题,我们给员工在小区内租房,让员工尽量不出小区,减少出行时间成本以及对员工家属的干扰。
新京报:全国迎来复工潮,企业开工、人员返程,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难度,石榴物业有什么应对之策?
金永宏:管理难度必然会增加。对返程业主居家隔离的14天内,物业人员要直接参与业主体温监控及保障生活。春节期间很多业主在家,而现在业主要出去上班,人和车的通行压力也增大了。
在这一节点上,我们还要严加管控,大家都不能放松。为此,我们增加了人力,还通过问卷的形式和业主协商,合并了一些出入口,在强化管理中削减一些管理成本。
我跟很多同行交流时发现,没有哪家物业公司在抱怨做得多,这体现出物业企业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担当感,但也不排除有些企业做得不理想。做的不太理想的企业,可能会面临优胜劣汰。
建议适当调整相关税费,帮助物业公司渡过难关
新京报:在抗疫过程中,物业与社区、街道形成了怎样的合作形式?
金永宏:我们开第一次沟通会时,就要求员工主动和街道、派出所、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联系,当时担心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争议。后来,实际对接的是街道和居委会的政府人员,并形成了几种机制:一是信息的及时通报,即把园区的信息及时和政府部门进行通报;二是建立协助政府部门实施属地化管理。比如,全国很多城市推行出入证管理,我们也配合政府部门在属地的政策管理;三是适当运用当地政府的资源,比如原先办公区域采取的是开放管理,现在一些地区,政府部门要求封闭管理,政府部门会派一些人员协助我们,比如在河北涿州,现在是政府部门和物业公司双岗管理,且配合得较为理想。
新京报: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,物业需要政策的支持是什么?
金永宏:我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之一在于,在疫情中物业公司所承担的成本,能否有一部分转化为政府采购性的行为,即政府部门购买物业公司的服务,帮助解决社区防疫的事。比如杭州、深圳等城市出台了补贴政策,北京相关部门也在向物业公司收集意见,以什么方式补贴更为合适。
除此之外,希望未来政府部门能把物业当做服务行业来对待,服务行业税收额度低一些,而目前物业企业税额较高,未来希望能有所转变。不能完全把物业企业当盈利性企业来对待,因为物业有盈利部分,但也有公共服务部分,希望税费方面能有所调整,或适当倾斜和照顾。
挑战与机遇并存,未来会有更多物业公司上市
新京报:在抗疫过程中,物业公司在跟业主沟通、品牌影响方面,有没有得到提升?
金永宏:过去,大家认为物业公司做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事。通过这次抗疫,大家对物业公司的理解会有很大不同,对物业品牌会有一个较大的加持。
首先,对物业公司而言,此次疫情是一场遭遇战。正赶上春节假期,物业公司人员相对减少,疫情下,物业人员要配合做较多的工作,瞬间带来较大的压力。从刚开始的无序逐步到有序开展,这一过程既锻炼了物业企业在应急处理方面的能力,也提升了物业企业品牌的美誉度。
其次,锻炼物业企业的队伍。物业企业的员工很多是80后、90后。在购买防疫物资等方面,不少员工并没有相关经验,通过此次疫情,很多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。
再次,得到业主的认同。在疫情面前,物业公司人员冲在一线,舍弃自己的休息,甚至舍弃自己人身安全来保证小区安全及业主需求。患难见真情,经过此次疫情后,业主和物业企业的关系会更为和谐。
最后,得到政府层面给予支持和认同。现在物业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沟通比较密切,政府部门想在小区内实施的工作,物业也会全力配合。物业公司得到政府、街道、居委会的认同,这是物业和政府部门快速联动带来的结果。此外,一些城市也出台了政策来帮助物业公司渡过难关,比如北京呼吁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主动交纳物业费、积极支持物业企业持续开展疫情防控的工作。
新京报:疫情过后,物业企业将会怎样发展?
金永宏:从未来发展角度看,物业企业要更务实地专注于本职工作,聚焦于物业企业该干的专业事。在此基础上,熟悉和了解业主需求。比如,在此次疫情中,物业公司要对业主需求进行研究,根据业主需求的变化,开发、提供相应产品,这对物业公司而言也是一个考验和提升。
未来会涌现更多的无接触式、远程管理服务,而不仅仅靠人工来实现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未来在无人化巡视、客户信息搜集、客户群体事情处理、客户需求服务提供、物业多种经营活动等方面,可能会有个从线下到线上发展的过程。
在增值服务方面,会有更多变化,特别是人的意识层面。物业公司在做好本职工作,提供优质服务基础上,会随着业主需求的变化,应运而生地提供更多增值服务。
新京报:自去年以来,很多物业公司寻求上市,经过此次疫情后,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物业公司寻求上市?
金永宏:已经上市的物业公司,2月份市值上涨较快,有的甚至上涨50%、60%以上,这意味着公众、社会对物业公司价值的认同。此次疫情下,包括物业公司在内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得到大家的认可,在危机中有新的发展机会。
我预计今年寻求上市的物业公司或突破30家,另外还有很多物业公司正排队寻求上市,未来有100家上市公司的可能性非常大。包括我们在内,也在筹备上市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